首頁 » 總覽 » 永續報導 » 社會公益 » 霧峰光復新村活化,堅持歷史風采
2022-11-11

霧峰光復新村活化,堅持歷史風采

如果用十年做一件事情,你會做什麼?「已經十年了啊!」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秘書長吳東明指著地圖說,1999年921地震後,他完全沒料想到情況會變成這樣,「五分之一的光復新村都倒塌了」,那個時候他大學剛畢業,腦中只想著重建家園,做了之後才發現一切沒有想像中的簡單,要保存資產,更要讓「歷史活起來」,就已經走了十年,霧峰光復新村已經有七分之一活了起來。

從廢墟中重生是很美的浪漫夢想,不過,「家園重建不是一個口號,不是喊出來就有人加入,要做的事情太多了」,歷經周折困頓後,偶然間,吳東明從零碎的文史舊資料中挖掘到雛形作為出發點,「原來,光復新村不只是一個新村,而是一個新市鎮」,吳東明聊得開心起勁,當年省政府從西方考察回來,將新市鎮概念集中在一個地區實驗,擘畫出小型的微型城市,更於隔年拓建為中興新村,「最開始的地區就是光復新村,可以說是現代化城市的示範地區。」

儘管如此,凍省、精省及921地震後,2009年又逢政府收回國有資產,當地居民被迫搬離遠走異鄉,光復新村一時之間更加陰暗沈寂,吳東明不斷奔走並在2010年成立「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」,透過歷史文化及歷史事件價值,證明文化資產的保存價值,讓光復新村被登錄為台中第一個文化景觀,地方創生有了成功的起點。

現在走進光復新村,很難不喜歡上眼前亮麗明媚美景。由樟樹搭建的綠色廊道在舊時省府眷舍、省府教育廳、北溝故宮文化山洞等之間閃爍著璀璨光影,更如同打開珠寶盒般,從昔日的擁擠眷村蜕變為全新樣貌,特有的文化資產及人情味魅力,像辛苦後的甜美,但是吳東明的期望更宏遠,「光復新村60年前是典範,也希望是台灣50年後的新市鎮典範」,這條漫漫長路永不停歇。

與其放棄 不如思考擁有

「保存下來才是開始」,2015年的摘星青年創業基地進駐,成功修繕39戶房舍,隨後在NGO國際組織計畫上,再度修繕13戶,目前共52戶房舍重生,而這些僅占光復新村290戶的七分之一園區,掀起的全新氣象是有目共睹。

吳東明認為,很多人都在討論文化,卻在生活被物質塞滿時,容易迷失了焦點,光復新村不能告訴你思考的方式,但可以告訴你思考的題材,透過重新檢視光復新村的歷史與當代關係,凝聚各方力量在對的位置,「這條路一步步穩健發展起來」。

霧峰小城故事 暗藏溫心

翻轉後才是最關鍵的「活化」難題,有趣的是,大學念經濟的吳東明從來不自詡為文史工作者,「文史工作是推動地方發展為基礎,但是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的特色,就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」,但是他了解,光是認識其實不夠。

「比起認識,不如建立一個行動參與的過程,讓每個人感到身處其中的驕傲」,在經濟部中小企業協助的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下,吳東明不斷走訪巷弄,以解說、講座或小旅行方式,將扁平的歷史幻化為實體的人文景點與體驗活動。

包括,日治時期老醫院改建的「民生故事館」,台灣最早的故宮景點、也見證故宮遷台後15年生活的「北溝故宮文化山洞」,還有張大千、胡適等民初耆老在當地活躍的足跡,從人物到故事、從景點到歷史、從斑駁到復興,更多的畫面拼接起來,更能感受到霧峰的溫度,都是僅此一家、別無分店的寶貴資產。\

 

圖 ‧ 文│霧峰光復新村活化,堅持歷史風采

明日城鄉 翻轉地方
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數字焦點
0
%

歐盟為實現《巴黎協定》目標,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12月提出綠色政綱,目標是要在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。此項目標正式寫入2021年7月生效的《歐洲氣候法》(European Climate Law),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%。